狼 戾 而 清

作者(Author): 郎绍君 / 发表于《美术观察》(2004年第4期)     浏览人数(Views): 273

——郎绍君: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

     初识郑利平,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。他和李照东在中国美术馆办展,同时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。后来去深圳,又到他家看过画。我发现,郑利平不仅自己作画, 也像传统画家那样兼作收藏。两年前他来北京学习,送我一本他写的《腐败的经济学分析》。我不懂经济学,但由此知道他还思考和研究比作画更重要的问题——尽 管我原来就知道他是公共管理学的哈佛硕士、西方经济学的南开博士,经济和管理科学是他的专业与职业。我还知道,一个喝过洋墨水、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年轻市 长,何以会痴迷传统水墨画;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在他身上又是怎样统一的。常有朋友说,中国画太老了,没有现代性,对现代人没吸引力了。中国画的确很老了, 缺乏表现现代生活与现代人心理的能力,但喜欢传统中国画的中国人还是很多很多,中国画画家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多。这是为什么呢?文化艺术的现代性问题, 真的像一些朋友想象的那么简单么?
 
     我隐约感到,郑利平代表了一个新的文化现象: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,一种新型的业余画家正在“浮出水面”。他们多不是美术院校毕业生,但都有较高的学历, 较高的文化素养,理解并亲近传统文化艺术。他们的收入可以支持他们进行中国画创作、收藏的“雅玩”。他们偶尔也会办画展或参加拍卖,但不是为挣钱维生,而 主要是为了爱好,为了娱悦,为了精神的需要。过多考虑顾主要求又缺乏文化素养的专业画家达不到的境界,一些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业余画家  反而能达到,是不奇怪的。
     郑利平是潮汕人,他对海派画家的亲近,正与潮汕绘画传统有关。但郑利平没有囿守地域的观念。去年,他和李照东共同策划“百年潮人中国画展”时,著文说: “这次画展,并不避独沽一味之嫌:明确以笔墨之精绝佳妙者为立画之准绳。笔墨是中国画的华严妙境,其精义之流失近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沦丧。”他们认为,这批 潮汕艺术家之可贵,一在敢于守住笔墨的“胆识”,二在坚持“古典技术规范下的通会与圆融”。(郑利平、李照东《艺海潮声·序》)这也即是他们的艺术主张: 在尊重笔墨语言及其规范的条件下,推进中国画的现代演进。
 
     郑利平结构画面,喜欢截取近景,在平面上置陈布势。一张画不论是疏简是繁密,是画一种花或几种花,大多在上下左右安排,极少强调远近和虚拟的纵深感,画面 物象看上去都迫在目前。我不清楚这是一种有意追求,还是自然习惯,但可以肯定,这与接受过学院主义教育,讲究科学透视或摆脱不了科学透视的写实主义画家不 同;与接受过现代设计教育,讲究平面构图或摆脱不了平面构成的画家也不同。郑利平受传统文人画影响,讲求的是随机而作,画面形象求自然生出,不屑于设计经 营。所以他的画平面化却没有现代设计的痕迹,没有装饰性。
 
    郑利平作画,有表现的激情,放笔直干,自由纵意,绝少顾忌和拘谨。前几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,给我的印象是疏简明快,用笔锐利而有速度,点线散淡潇洒,但 并不飘浮。色调清雅,突出水墨的中和淡泊特质。近几年的新作,如《深林嘉卉》、《宾虹笔意》等,出现了向繁多、饱满靠近的趋向,笔法仍然自由随机,但增加 了迟涩和厚重,墨气浑融,色彩明艳,气息也变得有些浓烈了。中国画的形式、风格和它要表现的精神意义是丰富多变的,画家的思想,情感与艺术探求也是丰富多 变的,郑利平的探索,是在变中有守,在守中有变。这守与变,也正是他磨练技巧、寻找自我、体味艺术真谛的过程。
 
     画家李照东说郑利平的画“笔墨狼戾”,“清气袭人”。“笔墨狼戾”指他的笔墨纵横交错,粗服乱头,属于恣纵散乱的类型。“清气袭人”指他的画不甜不俗,不 迎合世人,属于清雅的格调。这讲得很好。我想,“笔墨狼戾”与“清气袭人”可以统一,也可以对立。狼戾过分易犷悍,有损于高雅格调;一味求“清气”会限制 激情的表达,因而也会限制笔墨发挥。聪明而善思考的郑利平,会处理好二者关系,把作品推向—个新高度的。